首页

女王女主sm视频社区

时间:2025-05-24 18:22:28 作者: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浏览量:84732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网开设“言之成理”网上理论宣传栏目,主要编发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阐释文章,相关原创文章同步在《学习时报》同名栏目刊发。本栏目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出品,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增强内外联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担当。

  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唯有准确识变,才能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大变局之“变”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于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在于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在于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大变局之“变”,只有构建起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才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表现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推进更大范围的开放,首先需要回答“谁来开放”。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对外开放具有鲜明的区域渐进性,从东南沿海城市先行先试,再分阶段、分层次向内陆地区推进,并逐步拓展到全国。这种区域开放渐进性,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在妥善处理开放、稳定和发展关系上的高超智慧。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这种“先导”作用将体现在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需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立足自身禀赋,着力提高国际通道的通行效率,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提升对国际资源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更大范围的开放,还需回答“向谁开放”。在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开放对象上需从以面向发达国家为主的开放逐渐转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结合、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对外交往的“朋友圈”。推进更宽领域的开放,这实际上回答的是“开放什么”的问题。在投资领域开放上,我国依循先制造业后服务业的次序稳步推进,并持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随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的施行,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实现“清零”。当前,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服务业开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自贸试验区(港)等开放平台将进一步发挥试验田作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需要回答“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政府服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积极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形成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

  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内外联动是关键。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以我为主、内外联动的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决定了未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点在于形成国内大循环。这里要防止一种误解,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搞自给自足,就会出现对外开放的收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条件。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意味着拥有更多创新场景、更低创新成本,可以获取更高创新收益,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蕴所在,也是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基石。增强内外联动,就是要发挥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相互促进关系,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以内领外、以外促内”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增强内外联动,落点都在开放。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需从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向度同时发力。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但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仍然胜过阻力。过去40多年,中国的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也必定会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还要加大国内开放的力度,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世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决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内外联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将更好地发展自己、惠及世界,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唐珏岚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已超8000列

7月12日,应急管理部在北京举行例行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近期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2人,紧急转移安置85.6万人次,倒塌房屋2.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7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1.6亿元。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强降雨过程频繁且极端,主要江河洪水发生早、量级大,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6月份以来,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复受灾,灾情较重。二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散发,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三是强对流天气高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北方以大风、冰雹为主,南方以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为主。四是南北方地区旱情交替发展,主要影响西南、西北、华北、黄淮等地,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已基本缓解。五是年初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雨雪强度大、降水相态复杂,对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六是森林草原火灾总量处于低位,华北、东北、西南局地火险形势严峻。(记者 让宝奎 北京报道)

突破8000万人次 浙江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参保扩面提质,温州市鹿城区医保部门加强部门联动,通过教育局精准排摸未参保人群进行点对点提醒;当地还以辖区24个基层公立卫生院门口大厅、防疫接种室、婚检服务站、准生证领取办理点为阵地,联合税务部门发动全民参保集中宣传、短信批扣温馨告知。

吉林生物教师自费建“百草园” 引中外人士感受生态之美

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江苏养老服务机构比拼厨艺

作为国内煤炭主产区和能源基地,2019年,山西成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5年来,山西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使命,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智能化煤矿数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以及风光发电装机容量,都排在全国前列。

做优医保“微实事” 以民生“温度”标注群众幸福“刻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